■CFP供圖
  據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大會併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會。
  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中國“氫彈之父”於敏院士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於敏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熱情握手,表示祝賀。
  在核武器基礎理論發展中,於敏揭示了武器核反應內爆過程的運動規律,解決了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弛豫過程、輻射波與衝擊波的傳播規律等一系列基礎問題。他參與的“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問題”研究獲198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每人獎金500萬元人民幣,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學家獲此殊榮。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其中: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0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2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26項、二等獎173項;授予7名外籍科學家和1個外國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絕密忠誠”於敏
  他出生於1926年8月,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為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於敏曾經為我國的核武器研究隱姓埋名長達三十年,在氫彈突破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於1999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於敏的研究填補了我國核物理研究領域的多項空白。20世紀60年代起,於敏投身於我國核武器事業,長期領導並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在氫彈研製中,組織領導攻關小組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帶領科研隊伍完成了核裝置的理論設計,並定型為我國第一代核武器,裝備部隊。於敏還曾與鄧稼先提出了“加快核試驗進程”建議,為我國爭取了寶貴的10年核試驗時間。
  解讀
  評審特點
  項目亮點
  首先,最高獎需要國家主席簽署,對推薦單位指標進行了調整,連續三年獲獎數為零的推薦單位不直接下達推薦指標,拿出10個推薦指標給公認度高的社會力量設獎單位,鼓勵我駐外領事館的國內單位推薦國際科技合作獎,提高獎項影響力。
  其次,針對頻繁報獎、搭車報獎的問題,明確規定同一年度,每個人只允許作為一個項目的完成人參加國家科技獎勵的評審。
  第三,強化對青年科技人才激勵引導,鼓勵40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通過同行專家提名自然科學獎。引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厚積薄發。據介紹,2014年度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47.3歲。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是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的王進,僅35歲。今年獲獎的項目中,從立項到結題的平均時間為10.7年。
  項目亮點
  據瞭解,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受理項目和評審通過項目總數與2013年基本持平,各獎種比例大體保持在15%、25%和60%。
  其中,信息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結果,國防科技大學“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清華大學的“透明計算”概念、浪潮集團“高端容錯計算機”等,對於我國的大規模科學計算、保障國家重要行業運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獲獎的環保領域成果迅速增長。環保領域的推薦項目和評審通過項目,數量比去年的翻了一番。
  特別是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8個推薦項目,評審通過4項,反映出科技界對環境質量問題的關註和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據《北京晚報》《法制晚報》)  (原標題:中國“氫彈之父”於敏獲最高科學技術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v18cvxpq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